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您好,欢迎您访问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数字经济产业委员会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公告发布 > 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

数字ⁿ “乘”出美好未来

发布时间:2022-03-11 浏览:2340次 来源: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

面向未来,我们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习近平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经济治理……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一词出现了12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当之无愧的“顶流”。

 

数字也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它跳跃在冬奥会开幕式上如梦如幻的视觉盛宴里,流动在整洁有序的无人工厂内,汇聚在你我触击屏幕的指尖上。它跳跃着、翻滚着,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浪潮,奔流涌动出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

 

数字汇聚成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推动传统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数字孕育新兴产业,催生出诸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数字赋能产业变革,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经济提质增效。数字优化政务服务,推进民生普惠,提升社会运行效率。

 

数字力量汇聚,经济大潮奔涌。数字迸发出的能量不断放大、叠加、倍增,加速向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渗透,深入向生产生活各个链条拓展。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赋能效应之大前所未有,正如数学里的n次方,显现出乘数倍增效应,全方位加速赋能高质量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升级、数字产业的加速发展、配套政策的出台实施、数字生态的不断完善,数字的赋能效应加速推动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数字经济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位,数字经济多个领域实现了全球领跑。

 

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30.3%上升到2020年的38.6%,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显著提升,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正在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回望过去一年的发展成就,数字经济凭借强大的领跑能力和创新活力,为114万亿元国民经济总量贡献了澎湃的数字力量。

 

展望新一年的发展目标,数字经济将以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引领能力,为5.5%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的实现增添数字动能。

 

数字赋能的乘数倍增效应正加速释放,让我们共同期待数字“乘”出的美好未来!

 

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发突出

 

2017年: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

 

2019年:壮大数字经济。

 

2020年: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2021年: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2022年: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1

114万亿背后的数字力量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布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数字,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

 

过去的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升到18%,向全世界诠释了经济发展的“中国路径”。

 

114万亿不仅是一个记录发展成就的数字,其背后是一股由各个产业发展力量汇聚而成的经济大潮。在这股浪潮背后,有一股领跑发展、突破创新的力量在奔流涌动,那就是数字的力量!

 

数字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加速了生产方式的变革,还催生出诸多新业态新模式;数字渗透到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不仅提升了百姓生活的便利水平,还提升了社会运行的效率。数字汇聚,经济腾飞,数字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领跑地位持续彰显。

 

114万亿背后,数字经济贡献了约四成。近年来,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攀升,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在2020年已达到38.6%,按照此前每年约2%的增长速度,2021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有望达到40%。

 

2

114万亿背后 有数字经济领跑的身影

 

 

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持续显现。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7%,两年平均增长22.8%,比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增速高8.6个百分点。从产业角度看,制造业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6个百分点。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2%,增速明显高于同期服务业其他领域。

 

数字经济相关领域增速领跑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5.7%。2021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1%。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5%。全年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1%。

图片

 

数字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

 

5G: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142.5万个,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到5.2亿,5G网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地市一级和所有县城城区、87%的乡镇镇区。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2021年,通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业务收入分别增长8%和17.7%,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达2216亿GB,比上年增长33.9%。

 

算力: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总规模约500万架,增速超过25%,算力总规模约130EFLOPS。

 

网络安全: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约2002.5亿元,增速约15.8%。
 

区块链:2021年,区块链产业规模超过50亿元,全国已有超50家区块链产业园区。
 

3

114万亿背后 有数字经济创新的活力

 

 

过去的一年里,数字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数字技术加速落地应用,云计算产业加速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5G带动消费升级和技术迭代的作用显现。

 

产业数字化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增活力,5G﹢机器视觉检测支撑生产质量管控高度自动化,5G﹢ AI助力精益化生产和柔性制造,5G﹢AR远程辅助维修提高设备运行效率,5G﹢远程机械控制改善了钢厂工人的工作环境……数字技术加速对传统行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带动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大幅提升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产业数字化纵深推进

 

智能制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经达到55.3%,数字化研发工具的普及率达到74.7%,开展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型制造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38.8%和29.6%。

 

工业互联网: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个,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全国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2000个。

 

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加快

 

电子政务: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超过10亿人,其中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4亿人,总使用量达368.2亿人次,为地方部门提供身份认证核验服务29亿余次。

 

互联网﹢服务:截至2021年12月,在线办公、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分别达4.69亿和2.98亿,同比分别增长35.7%和38.7%。网上外卖、网约车的用户规模同比分别增长29.9%和23.9%,用户规模分别达5.44亿和4.53亿。

 

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如期完成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并运行,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进程稳步推进。

 

上海:累计建成5G室外基站5.4万个,推进“双千兆”示范应用超过700项,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天津:实施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出台数字经济“1﹢3”行动方案,打造“津产发”数字经济综合应用平台和41个应用场景。

 

福建:坚持数字技术渗透赋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2.3万亿元。贵州: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4%。

 

四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4012亿元,增长18%左右。湖南:数字经济增长17%。湖北: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万亿元。

 

浙江:启动实施36个产业集群新智造和33家“未来工厂”试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

 

5.5%之中的数字动能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专家认为,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是我国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

 

如何达到预期发展目标?“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稳字当头 数字经济为“稳”增保障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自疫情发生以来,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衰退的背景下,数字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展现了强劲的发展韧性。未来经济形势和全球化发展前景依然面临着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是数字经济的昂扬发展势头却是稳定的。

 

数字经济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时彰显的逆势而上的能力,将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数字经济在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经济循环方面的作用,将成为我们接下来爬坡过坎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在政策红利的引领下,在GDP发展中占四成的数字经济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为“稳”增保障。

 

产业数字化将向更深层次拓展

 

按照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的目标,到2023年,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电力、采矿等领域5G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5G﹢车联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到45%。

 

多地明确2022年数字经济发展目标

 

上海:要聚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5%左右。

 

浙江:推动数字经济积厚成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

 

河南: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牵引,大力推动数字河南建设,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湖南:提升数字驱动力,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贵州:2022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36%左右。

 

江西:抓实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全产业链开展数字化改造,加快“物联江西”“智联江西”建设。

 

四川: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芯屏存端软智网”数字产业集聚发展。

 

稳中求进 数字经济为“进”添动力

 

稳中求进,从何而进?推进高质量发展是“进”的方向,更是“增”的落脚点。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经济的驱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点。2022年,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程度将持续加深,并扩大到教育、医疗、出行、居住等领域,5G﹢自动驾驶、5G﹢智慧景区等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成熟,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向更深层次拓展。

 

新增的5.5%,增在哪?据IDC预测,2022年超过50%的中国经济将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或受到数字化影响。按照“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的规律,数字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将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增量。

 

数字经济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活力,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结合,催生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金融科技等新资本、智能机器人等新劳动力、元宇宙等新土地、区块链等新工具,这些都是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在地方出台的发展规划中,也提出“将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

 

当前,经济增长还是以内需拉动为主。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1%。从消费数据看,当前,约四分之一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网上零售完成,数字经济在推动消费、扩大内需上的“增量”作用有望持续显现。

 

数字产业发展水平将不断提升

 

“十四五”期间,数字产业化将加速发展;大数据产业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5%;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将年均增长12%;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将超过20%

 

数据要素:数据要素市场将进一步加速发展,据预测,2022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达到904亿元。

 

大数据:大数据产业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预计到2023年,整体规模达到11522.5亿元。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3125.9亿元。

 

云计算:全球范围内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带动线上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2022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接近2951.5亿元。

 

AR/VR:冬奥会催生的赛事直播和观看需求,将推动5G﹢4K/8K超高清视频、5G﹢ AR/VR等相关应用的成熟和产业的发展。

 

算力:“东数西算”工程将加速推进,工程规划了8个算力枢纽、10个数据中心集群,引导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形成数据中心集群。

 

代表委员热议数字经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

 

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必须大力增强我国数字经济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动能。建议一是继续鼓励头部数字科技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发挥好“头雁效应”。鼓励头部企业持续强化基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助力构建我国自主可控产业生态。发挥数字化对实体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二是进一步优化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本市场投融资环境,激发市场创新热情和能力。三是进一步增强政策的统筹协调和政策的可预期性,优化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潘越:加快数字经济立法与协同治理

 

建议根据数字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制定分领域、分行业的法律执行指南和实施细则。深化跨部门协作监管,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从而增强监管合力,形成高效有序的数字经济监管长效工作机制。要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分工协作,推动监管数据采集和共享利用,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管体系。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互通、跨省网络案件协查等制度。建立政企数据交换共享、政策指导交流等机制,切实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建立公众参与监管机制,发挥公众和舆论监督作用,构建共治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系统推进“数实融合”

 

建议引导数字科技企业面向核心产业和重点领域进行研发,增加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供给;发挥技术标准的统领作用,推进数字化转型技术标准制定,促进工具间集成打通,降低传统企业使用门槛和成本;提高对“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升级支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统筹安全与发展,前瞻研究新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与治理规则,探索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发展的中国方案;引导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真正流向实体领域;总结推广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持续增加对偏远地区、特殊群体的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让全民共享“数实融合”成果等。

 

全国政协委员、恒银科技董事长江浩然:发展数字经济是“变道超车”的战略选择

 

要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以激发数据要素潜能为重点,构建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建议夯实基础,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坚定不移地做好“东数西算”“新基建”等重大项目,要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协同与融合,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健全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在不断加快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前提下,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以创新为先,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努力在新原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上进行创新,同时提升场景适配与应用承载能力,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营造繁荣有序的创新生态。

版权声明:转自人民邮电报,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分享。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证书查询 |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23 ALL RIHG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数字经济产业委员会
Email :cmcadec@126.com 联系电话:010-58696819 传真:5869681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东路元大都遗址公园9号  邮编:100029   京ICP备17025588号-8  

扫一扫关注我们
随时了解我们的动态